岁末年初,连云港市委常委、连云港经济技术开发区党工委书记关永健对记者坦言“忙并收获着”:先是与中科院进行政产学研用合作恳谈,随后率团赶赴深圳举行投资说明会,现场签约12个合作项目,继而直飞上海,与东华大学签约共建“院士工作站”,提速建设连云港开发区国家级新材料产业基地……
“主动适应新常态,我们将立足‘一带一路’交汇点的区位优势,着力推动产业创新转型,更加突出国际化,全面发展开放型经济。”关永健说。面对“一带一路”战略带来的新机遇,连云港开发区跳离传统园区发展模式,按照海陆并举、西联南进的思路,走向以“开放型经济”为核心的第三代开发区新模式。
跨区域园区合作,为产业转型升级拓展新空间,连云港开发区构建“一带一路”时代发展提质增效的新格局。前不久,连云港开发区与霍尔果斯开发区、乌鲁木齐开发区(头屯河区),分别签订丝绸之路经济带跨区共建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此前和广东中山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签署战略合作协议,“西联南进”跨区域合作的对外开放新思路雏现。
与此同时,该区今年内推进61个重点投资项目,依托生命健康、先进材料、大型装备制造等特色产业,为“一带一路”战略落地培植产业热土。
企业是最为敏锐的市场主体,连云港开发区境内企业加紧布局,争相在国家战略新机遇中抢抓“先机”。“重点是放大恒瑞等优势企业‘走出去’示范效应,加快挺进‘一带一路’沿线,参与具有全球视野的产业分工和竞争。”康缘药业与新疆和田地委日前签订管花肉苁蓉产销研合作协议,中复连众、国电联合动力等企业分别在包头等中西部城市布点。
康缘药业今年建成国内首条具备自主知识产权的中药提取精制生产线,或将引爆一场现代中药产业革命。全国人大代表、康缘集团董事长肖伟言语中不乏自豪:“企业一直将研发创新放在首位,科研投入占销售收入比重达到8%以上,远高于全国1%—2%的平均水平。”
围绕让企业成为创新主体,连云港开发区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力度,每年配套可支配财政收入的5%,用于支持企业创新转型、人才创业;注重创新领军人才引培,设立1亿元创业发展资金;建设全国唯一的“千人计划”新医药产业研究院、国家科技领军人才创新驱动中心等一批高端研发载体。截至目前,连云港开发区创建国家级产业基地6个,建有国家级研发机构13个;拥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35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66%;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达4.2%,居国内领先水平;设立10亿元医疗产业发展基金,引培国家“千人计划”人才13名,集聚产业高层次人才1600多人。
“创新之外,还要国际化,紧盯国内国外两个市场。”遵照连云港市委书记杨省世寄语,连云港开发区针对法国鹅肝及哈萨克斯坦小麦等高端食品进行产业规划,以雅仕保鲜德国蔬菜加工器械产业园、中意国际生态园等具体项目推进为引领,开拓“一带一路”新市场,拓展转型升级新空间。
眼下,辖区企业“走出去”步伐加快:中复连众和德国叶片制造商合作,在连云港打造全球最大的叶片研发和生产基地;连云港国鑫食用菌成套设备有限公司与法国、南非、保加利亚、美国、乌克兰开展技术合作,让食用菌装备“走出国门”;江苏雅仕保鲜产业有限公司在南非与当地农场主合作建设1000亩雪橙基地。
恒瑞医药研发的新药前不久有偿许可给美国公司,这家美国公司承担药物的美国临床应用,并负责海外销售,从而实现了恒瑞公司创新医药国际化升级的首次突破。作为国内医药创新能力最强的连云港开发区“医药军团”,恒瑞、康缘、豪森等龙头企业都有获得国际认证的成品药,先后有30多个原料药、制剂、注射液通过国外质量认证。
“连云港开发区过去的成绩和未来的希望,均系于创新和国际化两大战略。”关永健阐释道,“一带一路”国家战略构想,为连云港开发区的研发国际化、人才国际化和市场国际化提供新机遇,将更加支持有实力的企业到北京、上海等城市和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建设研发中心,在医药产业发达国家设立分支机构,直接参与国际竞争,加大具有国际前沿技术和理念人才的引培力度。
本报通讯员 林建萍 杨立明 张肖峰 张苏娅
本报记者 王佩杰